基因组测序>
建库测序>
人类基因组测序>
动植物基因组测序>
微生物基因组测序>
转录调控测序>
表观组测序>
单细胞测序>
空间转录组>
基因分型>
质谱分析>
蛋白组学分析>
代谢组学分析>
免疫定量>
多组学联合分析>
分子育种>
基因合成>
常见问题
Q1:Olink整板检测多少样本?每个panel检测多少蛋白??
产品 | Explore?HT | Explore?384 | Reveal | Target?96 | Target?48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检测蛋白数 | 5400+? | 360+/panel? | 1000+ | 92/panel | 40+/panel |
检测panel? | - |
Cardiometabolic Cardiometabolic II Inflammation Inflammation II Neurology Neurology II Oncology Oncology II |
- |
Cardiovascular II Cardiovascular III Cardiometabolic Immuno-Oncology Immune Response Neurology Neuro Exploratory Oncology II Oncology III Inflammation Metabolism Development Organ Damage Cell Regulation Mouse Exploratory |
Cytokine Immune? Surveillance? Mouse?Cytokine? |
检测消耗体积/样? | 2μL | 1μL | 4ul | 1μL | 1μL |
样本数量 | 172+20QC | 88+8QC | 86+10QC | 88+8QC | 40+8QC |
定量检测平台 | NGS | NGS | NGS | qPCR | qPCR |
结果形式 | NPX? | NPX? | NPX? | NPX? | NPX或pg/mL |
线性范围 | fg-mg/mL?(10?logs)? |
Q2:Olink建议送样体积?
考虑到运输及实验中的损耗,建议寄送样本体积40-80ul。Q3:Olink在检测样本数量大于等于2板时是否需要搭桥?桥接样本如何收费?桥接样本需要多少送样量??
需要搭桥,推荐8-16个桥接样本,由软件自动从第一板检测的所有样本中选择。搭桥样本正常收费。按照建议送样体积进行送样即可。 更详细的制备步骤请咨询当地销售Q4:是否可以使用福尔马林固定的样本进行Olink检测?
Olink技术不能检测福尔马林固定的样本。Q5:样本中的聚乙二醇(PEG)会对检测和结果产生什么影响?
少量添加PEG(最高可达2.5%)对样本分析没有太大问题,但可能会略微增加背景信号,因此建议添加一个仅包含纯缓冲液的空白样本作为对照。Q6:细胞和组织裂解液的最佳起始浓度是多少?
建议细胞和组织裂解液中的总蛋白浓度范围在0.5?g/?L到1?g/?L之间。为了确定特定基质的最佳蛋白检测浓度,建议至少在两种不同的蛋白浓度下进行预实验。最重要的是,所有要一起分析的样本必须具有相同的起始浓度。Q7:Olink适用于哪些物种?
目前Olink只有人和小鼠panel。其中小鼠适用于Target 48 Mouse Cytokine和Target 96 Mouse Exploratory,其余均为人的panel。?Q8:哪些样本类型可以用于Olink检测?
Olink可以用于人的血浆和血清样本。其他样本类型,例如脑脊液,组织和细胞裂解液、外泌体、微透析液、支气管肺泡灌洗液、细胞培养基、滑膜液、脑脊液、尿液、唾液等也有相关经验,详情请咨询对应销售。Q9:使用Olink技术进行蛋白质组测序与传统DNA测序的主要区别是什么?
Olink使用NGS(下一代测序)作为工具来测量样本中特定蛋白生物标志物的相对浓度。在样本和文库制备过程中,会产生具有独特序列的短DNA片段,每个蛋白生物标志物对应一个序列。测序后,特定DNA序列的计数(reads)数量与原始蛋白生物标志物的浓度成正比。?Q10:什么是内参?它们如何用于数据分析?内参是否收费?
Olink Explore包含三种类型的内参,这些内参被加入到我们的检测中,用于监控整个流程的每一步。Q11:Olink是否需要对样本进行随机化??
是的。对于所有Olink项目,都需要样本随机化。在纵向研究中,来自同一受试者在不同时间点收集的样本应全部包含在同一板中,以进一步减少数据中的变异。受试者应被分配,以使剩余的实验变量在板之间均匀分布。此类项目中,我们会根据Olink推荐软件帮您进行样本随机化。Q12:Olink是否需要技术重复?为什么?
不需要。Olink平台无需技术重复的核心原因在于其创新的邻位延伸分析技术(PEA)与系统性优化设计。PEA采用双抗体探针特异性结合靶蛋白,通过DNA条形码杂交形成可定量信号,结合微流控技术实现超微量样本中上千种蛋白同步检测,单次检测即可达到传统方法多次重复的置信度。该技术通过三重保障降低重复需求:① 高特异性:双抗结合与DNA编码大幅减少非特异性信号,背景噪音较ELISA降低90%;② 标准化质控:预验证抗体对、自动化液体处理系统及内置质控参数(内参蛋白、阴性对照)确保批次一致性,ICC普遍>0.8;③ 临床级验证:在UK Biobank等大型队列中,单次检测数据即可满足临床研究要求,CV值<10%。这种"精准单次检测"模式突破了传统蛋白质组学依赖重复实验的瓶颈,使大规模样本的高通量分析效率提升10倍以上。?Copyright@2011-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:J9九游会 京ICP备15007085号-1